跑者的盆底肌健康
剛結束的上海馬拉松,你也是其中一名跑者嗎?物理治療師經常處理跑步常見傷病,舉凡來說:膝關節、腳踝、髂筋束、足底筋膜等。而作為一名女性盆底物理治療師,照護著無數女性跑者的健康,我更關心他們是否(曾經)有以下症狀:跑步中漏尿,需要墊護墊?盆底墜脹、下背痛、單側的髖關節疼痛等症狀?如果是新手媽媽,且第一次參賽馬拉松,在備賽前是否有先瞭解自己的盆底肌狀態呢?
記得2024上半年,好幾位生產前或產後來進行盆底物理治療,並把上馬當作產後恢復目標的准媽媽們!很開心在微信朋友圈看到許多熟悉的面孔,他們成功挑戰了自己,也實現了自己內心的夢想;然而不得不提,激情結束後這幾天,我也開始接到參賽後遺症的“盆”友們尋求幫助。因此,今天想和跑者們聊聊盆底肌群在運動中扮演的角色!
跑步力學 & 跑步對身體的衝擊
當我們跑步腳底觸及地面時,身體承受的反作用力大概是自己體重的3-4倍!因此,”跑步“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一件事,如何正確跑步、降低身體的衝擊力、減少對盆底肌直接的影響就非常重要!
一位體重75公斤的跑者,腳底每一次接觸地面時所承受的衝擊力大約為300公斤;這股力量會從腳底、腳踝、上到膝蓋、骨盆,直接衝擊人體軀幹靠下最核心的位置---盆底肌。正常情況下,健康的盆底肌能吸收所有來自地面給予人體的壓力及衝擊,比如前述我們提到的跑步時狀態;但如果你的盆底肌不夠強壯、沒有被訓練啟動、甚至還存在著你不知道的盆底功能障礙(如漏尿、盆底痛、下腹墜脹感、小腹脂肪易堆積),你卻堅持不斷在跑步,每一步都施加巨大的壓力、衝擊,久而久之盆底功能障礙會更加劇,出現更嚴重的漏尿以及盆腔器官脫垂等問題。
盆底肌不是”一塊“肌肉,而是三層不同的肌肉組合起來的盆底肌肌群。就像你身上其他的肌肉一樣,如果肌肉不夠強壯、沒有足夠的延展性、沒有被啟動,最終身體會通過代償來適應壓力。綜上所述,盆底肌力量不足、彈性不夠、也沒被啟動過,盆底功能障礙會是可預見的跑者疾病。
說到這裏,讀者也不需要覺得天塌地裂、世界無望。好消息是:
1)不是每一位跑者都會經歷盆腔器官脫垂或是其他盆底問題;
2)透過人體力學,能夠降低跑者發生盆底問題的幾率!
盆底功能障礙跑者須知
如果你是有盆腔器官脫垂的跑者,正確的跑步“姿勢”及”發力“非常重要!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有哪些針對性的注意事項,能幫助你更健康的跑、也能跑的更遠:
身體前傾,胸腔位置比腳趾更靠前;目光注視前方10米的位置。比較直觀的說法:乳頭超過腳趾尖。目光注視前方10米左右的位置,能讓你更自然的挺胸,不會低頭含胸。而“胸腔位置超過腳趾”的姿勢,會更容易啟動核心肌群。如果做到以上姿勢正確,你甚至會感覺自己差一點就要往前倒下了!比起“兩只腳往前交替跨步且不斷地重複”,跑步更像是一直要“往前倒、往前倒、往前倒”的感覺。
2. 不需要刻意夾緊屁股、收緊核心,讓每一步自然的落在身體下方。筆者遇到有些跑者在跑步時,需要刻意夾屁股、收緊腹部,覺得這樣才能“用到核心肌群”;錯!錯!錯!只要你的姿勢正確,核心肌群會自然啟動發力,不需要刻意用力去調動它。再者,無用的繃緊腹部或是發力會更容易導致漏尿。最後,跑步時讓每一步落點在身體下方。可以讓身體更好吸收地面衝擊力、減緩盆腔壓力。也能讓你的盆底肌更健康哦!
3. 腳步輕重有學問!輕起輕落才正確~ 跑步時,你有沒有注意過自己的“步態聲”?當你跑步落點聲音越大,反映的現實可能是:你其實花了許多不必要的力量在跑步!下次跑步時,仔細聽聽看自己的聲音;試著放輕腳步,你會有不一樣的發現!
4. 呼吸~呼吸~呼吸~為了自己,也為了盆底肌!聽起來很奇怪吧,“呼吸”感覺就是自然而然的事,但事實上大多數人們不知道如何正確呼吸。身為盆底物理治療師,筆者非常強調運動配合呼吸的重要性!醫學研究發現,正確的呼吸能調控身體腹腔壓力,對於跑步及盆底健康來說非常關鍵!
每個熱愛跑步的女性,一定要認識盆底物理治療師
前面我們聊了許多關於盆底肌之於跑步的角色,以及正確的跑姿對於盆底健康的重要性。回到現實生活,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,從年齡、跑齡到個體健康狀況,都是不一樣的。舉例來說,臨床上盆腔器官脫垂不一定都有症狀或不適,很多人是不知道自己有這個問題的。這就是為什麼盆底物理治療師能夠扮演重要的角色,從全人評估開始、到盆底肌狀態檢測、直至訂制訓練計畫,並在過程中確保你的安全,最終達到你想要的運動目標。當然,如果你已有盆底功能障礙,盆底物理治療師也能幫助你制訂治療計畫,減輕症狀、恢復健康。
每位跑者熱愛跑步的初衷,都是不一樣的;不論開始的原因為何,我相信每位跑者都希望自己能越跑越健康,越跑越快樂!不論是你自己、或是你身邊有喜歡運動的家人朋友,都可以把這篇文章轉發給他們!祝大家健康常跑,年年PB!